联系方式:010-65256519

业务培训

2017年《钢铁规划研究》第六课

一、钢铁企业绿色评级的背景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4日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新五化”的提出,把“绿色化”提升到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长远未来的政治任务的高度。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绿色化”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是应对资源环境挑战、实现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

目前“绿色化”道路仍面临诸多障碍,比如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的推力不足,过多的依赖行政手段应对环保和能耗问题,缺乏有效的市场化机制。要跨越这些障碍,就必须实施体制机制创新,央行牵头起草的《金融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就把绿色金融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参照国外的做法,践行绿色金融的一个重要路径就是建立和完善绿色评级体系,把金融经营活动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合起来,以绿色金融推进环境治理和绿色转型。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资源能源消耗量大,污染物排放位列工业行业前列。当前,钢铁行业进入“三低一高”的新常态,钢铁企业既面临亏损面持续扩大的不利局面,又受产能过剩、信贷收紧、环保监管等难题困扰。钢铁企业要破解发展难题,必须实施“五位一体”的绿色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绿色制造、加快开发绿色产业、研发应用绿色产品、稳步推进绿色采购、系统优化绿色物流,建设效益佳、效率高、消耗低、排放少、环境美的生态型绿色钢企。钢铁绿色发展研究中心充分发挥第三方咨询机构的作用,在“五位一体”绿色发展体系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钢铁企业绿色评级体系,逐步探索绿色评级在供给侧改革中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绿色钢企有效配置,促进落后产能退出市场。

二、钢铁企业绿色评级体系说明

(一)绿色评级框架

“绿色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活力的综合体现,影响企业绿色度的要素有很多,根据“五位一体”的绿色发展体系,结合钢铁企业的特点,2015中国钢铁企业绿色评级分4个板块、14项要素构建了评估体系框架,见附表。

(二)绿色评级要素选取

绿色评级体系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绿色效益、绿色制造、绿色工厂和绿色产业链。绿色效益板块主要考虑是对应企业直接产生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企业环境经济效益最直观的体现,包括当年度的主要污染物减排比例、万元产值污染物排放量、环保投入和运行成本、危废处置情况等;绿色制造板块主要考虑是对应企业装备先进性、环保设施先进性、物流绿色化、环境管理水平、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等生产工艺流程中的绿色化;绿色工厂板块主要考虑是对应企业与社区融合的程度,包括厂区绿化率、消纳社会废弃物、为城市供能、环境信息公开情况等;绿色产业链主要考虑是对应企业上下游产业链上的环境影响,包括绿色采购、绿色产品、节能环保研发投入、绿色产业开展程度等。

(三)钢铁企业绿色评级体系的特点

1. 体现对环境信息公开的要求

新《环保法》对环境信息公开提出了明确要求,钢铁绿色评级体系框架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环境信息公开的因素,评级基础数据主要来自企业公开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年度环境报告》,企业网站、政府部门网站及其他公开媒体查询到的企业环境数据,钢铁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团队对企业现场考察、收集的企业资料。

2. 体现对企业绿色生命力的综合评价

钢铁绿色评级体系对传统的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环保指标体系进行了扩展,以“五位一体”的绿色发展理念,在企业自身绿色发展的基础上增加了对钢铁生产上下游产业链、对社区公众的绿色评价,力争全面体现一个钢铁企业的绿色生命力。

3. 体现经济因素对绿色度的影响

钢铁绿色评级体系以万元产值污染物排放指标代替了传统的吨钢污染物排放指标,鼓励企业在对环境造成同样影响的情况下,提高产品附加值,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钢铁绿色评级体系还选取了环境改造投资和环保运行费用两个指标,体现环保成本的内部化。

三、绿色评级的方法

评级方法有很多,包括权重赋值法、层次法、主成分分析法等。传统的类似评级多采用权重赋值法,但由于绿色评级指标较多,且各指标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采用权重赋值法会导致人为因素过多。而主成分分析法适用于指标较多且各指标存在一定相关关系的情况,可以较好地避免权重赋值的人为因素。主成分分析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家(地区和城市)之间、产业之间、企业之间的各种评价,是一种成熟可靠的综合评价排序方法。因此,钢铁企业绿色评级选择主成分分析法。

同时,由于当前钢铁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工作仍然较为薄弱,开展绿色评级的一些指标难以直接获得,因此在主成分分析法的基础上,对无法直接获取数据的指标,本次绿色评级采用德尔菲法,邀请3名以上专家分别对其独立打分,专家打分统计汇总后作为指标的赋值。

四、绿色评级分析

钢铁绿色评级的对象范围是全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排除一些数据严重缺失、失真的企业后,共将69家企业纳入2015钢铁绿色评级范围。

本次绿色评级采用相对分的形式,取总得分第一名为100分,对分数进行标准化,得到每个企业在百分制中的相对得分情况。其中有12家企业得分在60分以下,考虑到本次绿色评级为首次开展,再加上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工作还有待完善,部分企业公开的环境信息数据较少,对其得分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本次钢铁企业绿色评级结果仅发布得分在60分以上的57家企业排名情况。

从绿色评级分值来看,宝钢集团、太钢集团分别高居中国钢铁企业绿色评级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位置,是国内钢铁企业绿色发展的标杆企业,领先优势较为明显,其他企业与之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五、结语

当前,“绿色化”已经成为钢铁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但如何量化评价钢铁企业绿色发展程度,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课题。钢铁绿色发展研究中心在总结学习各种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以“五位一体”绿色发展理念为核心,构建了钢铁企业绿色评级体系,并以2014年的数据对中国钢铁企业开展了绿色评级排名,评级结果显示了2014年度中国钢铁企业绿色发展的整体状况。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现阶段,排放总量同比变化情况、万元产值排放量、环保成本、装备先进性、环保设施先进性、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工厂等节能减排水平相关性强的因素对企业绿色评级得分影响较大。但“绿色化”不单单是通过实施节能减排项目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而是要从发展理念上实现根本转变,以“绿色化”的视角,从上下游产业链、城市社区等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重新审视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在绿色物流、绿色产品、绿色采购、绿色产业,以及厂城融合、环境信息公开等多个方面全面发展,持续不断的提升企业的绿色生命力。